【来源:合肥疾控】
九月夏秋时节交替,昼夜温差变化大,又正值开学季,人群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强,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随之增加。
合肥疾控提醒大家提升防病意识,需要关注蚊媒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食源性疾病。
蚊媒传染病
蚊媒传染病,指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一类疾病,如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疟疾、乙脑和寨卡病毒病等。
近期,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在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流行,我国南方少数城市也有疫情发生。
目前我市蚊虫活动依然活跃,存在蚊媒传染病输入并引发本地疫情的风险。
健康提示
清理蚊媒孳生地:及时清理室外的水坑、花盆、瓶瓶罐罐、废旧轮胎等容易积水的地方,以及一些储水容器等,水生植物盆中可以适当养一些观赏鱼。
个人防护:在家中使用纱门纱窗、蚊帐、蚊香、电蚊拍等防蚊灭蚊工具;外出时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可在裸露皮肤上涂抹驱避剂;尽量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蚊子多的地方逗留。
旅行前后需注意: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南美洲以及国内有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流行的地区,出行前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驱蚊防蚊准备;返回后14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近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血小板、白细胞进行性减少,有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全身酸痛等症状。
蜱为主要传播媒介,每年4~10月多发,在丘陵、山区、森林等地区从事生产生活、旅游以及户外活动人群感染风险较高,需高度注意。
健康提示
1.整理家居环境,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杀灭杂草中和家畜(宠物)身上的蜱。
2.野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并扎紧袖口、裤脚和领口,佩戴帽子,裸露皮肤涂抹蚊虫趋避剂等。
3.避免在草地、树林、田间地头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4.离开蜱虫栖息环境时,检查身上、衣物、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
5.如果被蜱虫叮咬,建议直接去医院,由医生进行处理,切不可生拉硬拽,防止蜱虫头部残留皮肤内。
6.加强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近期的野外活动史和可能的蜱虫叮咬情况。
食源性疾病
7~10月易发生食源性疾病,以微生物所致食源性疾病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误食导致中毒也时有发生,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健康提示
1.讲卫生,勤洗手,生熟食物要分开,餐厨具等及时清洗消毒。
2.使用安全新鲜的食材,不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
3.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尽量不食用,如再次食用应彻底加热。
4.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和野生植物。
5.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外出就餐应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理性看待外卖优惠,按需点单,食用外卖前检查食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有异味或变质,对于沙拉、凉菜、生食海鲜等食品需谨慎选择。
6.若出现腹泻、腹痛和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进食史,以便对症治疗。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