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武文惠 通讯员 李长城 潍坊报道
技能照亮前程,成就精彩人生。在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的实训车间与教学课堂上,活跃着一批深耕专业领域的技术能手。他们以过硬本领斩获国家级、省级荣誉,以匠心育人培育技能新星,更以专业所长服务企业发展,成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近期,学院推出“能手说技”特别专题,全方位展现工院能手们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的精彩故事,让更多人领略技能人才的匠心与担当。
今天,我们走近全国技术能手、现代制造工程系教师吴家龙,探寻他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成长轨迹。
吴家龙,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手握山东省惠才卡与鸢都惠才卡,集“山东省技术能手”“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于一身。支撑他走出“以技赋能、以教育才”之路的,是从大学延续至今的“求知者姿态”。
从山科大机械设计课堂到工业技师学院的实训车间,吴家龙的探索从未止步。“山科大教会我机械设计的根基,但智能制造浪潮里,光懂图纸不够,还得啃下软件、控制这些硬骨头。”他常对学生说。这份清醒让他始终保持“学生心态”——初涉数字孪生技术时,白天带学生调试机床,夜晚便对着在线课程钻研编程,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算法注释,更是对学生获奖的期许。正是这份韧劲,推动他从传统机床维修领域突围,一步步站上智能装备设计前沿。
这份精进劲头,贯穿于他的技能进阶之路。2014年工作以来,他深耕智能制造装备及生产线设计,2017年参与研发轴承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凭机械与自动化控制的融合创新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叁等奖”;2018年在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既展现机床装调的精密功底,又凭对智能控制系统的深刻理解连夺省赛与国赛一等奖,次年荣膺“全国技术能手”。从生产线研发到赛场夺魁,他用扎实功底诠释“精益求精”,而这份工匠精神的底色,正是从未褪色的求知欲。
在育人领域,吴家龙擅长在逆境中带领学生突破。2024年指导学生吉成、陈永义、郎吉凯参加“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时,团队初赛仅列第三。他沉下心分析分值差距,调整分工、专攻决赛难点,最终助力团队逆袭夺得智能装备设计与数字孪生制造赛项全国特等奖。这样的“逆袭”并非偶然,2020年带教学生获全国智能制造大赛二等奖,2021年指导学生李洋、于亚昆拿下省级数控赛一等奖,2023年带领学生吉成、王立盛摘得省级智能制造赛项头名。一批批学生在他的指导下在赛场崭露头角。
技能的价值,在服务产业中愈发闪光。2016年为昌乐潍河拖拉机厂设计的四驱变速箱,缩小体积的同时提升传动比,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23年为潍坊博祥机床厂设计液压工装控制程序,实现自动化控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此外,他参编多本教材,发表4篇论文,研发“管状压变阀”“气动控制手指”等专利,让技术成果持续反哺教学与产业。
“技工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吴家龙以十一年的职业生涯践行这一理念。从机床装调的精密操作到赛场逆袭的策略指导,从企业难题的破解到教材专利的转化,他用技能连接课堂与车间、教学与产业,在智能制造赛道上,书写着技能人才“深耕细作、久久为功”的成长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