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控的父母如果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孩子的拖延症、创造力降低、婚姻和生育意愿低下,甚至在未来在伴侣关系中容易被PUA或者容易费心操控自己的伴侣,那么还会对自己的孩子实施高管控吗?如果父母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孩子的发展受阻密切相关,那么他们还会一味地在学业方面给孩子施加压力吗?……
5月17日,上海市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包容 联结 成长——数智时代的婚姻家庭”学术报告会举行。来自上海心理学界的130多位学者共同探讨数智时代的婚姻家庭。
在会议的主旨报告部分,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庞维国教授在题为“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报告中聚焦家庭教养与儿童的创造力发展。他从教养方式与儿童创造力的关系、父母游戏性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以及隔代教养与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力的积极影响,强调父母教养方式、参与养育和情感支持的重要性。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王燕教授在题为“家庭高度管控养育模式的多重后效”的主旨报告中谈到,父母高度管控养育模式对青年生育意愿、青少年拖延行为、成年子女伴侣选择和青少年子女自律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她进一步分析了父母高管控的原因,并提供了破解之道,强调成长型养育模式和情感支持的重要性。
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授陈增堂则聚焦“积极老龄化与终生发展观”,从老龄化的定义、如何看待老龄化以及推动积极老龄化进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强调将老年人视为资源而非负担,并从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维度推动积极老龄化进程,呼吁各方积极关注老龄化相关议题。
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北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朝辉聚焦“AI赋能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发展”,从实践的角度强调了发展受阻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介绍了AI在心理健康筛查、咨询管理、抑郁训练及危机干预中的应用,展示了数智化心理健康新模式的广泛应用场景,以及在提升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
下午的会议设两个专题论坛,聚焦数智技术对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挑战展开。
原标题:《这场论坛聚焦数智时代的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重塑》
栏目主编:樊丽萍
来源:作者:文汇报 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