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14时,甬金高速东阳服务区,郑玉荣钻进丈夫程建华的集卡车驾驶室,把早上在家煮了汤的高压锅盖子掀开,山药鸡汤的香气很快飘了出来。
她一边给丈夫盛汤,一边递过一根剥好的香蕉:“快吃,等下还要赶路。”程建华接过汤碗,笑着点头。两人匆匆吃完饭,又各自驾驶集卡车离开——她要往金华方向送货,他要回宁波装货。
这对结婚10年的夫妻,从事着同一个职业——集卡司机。浙江的高速公路网是他们的“爱情跑道”,彼此间的感情就藏在车轮滚动的牵挂里,藏在服务区里的一碗热汤里。
程建华和郑玉荣(右)。采访对象提供
低谷相逢,他用行动捂热她的心
1973年出生的郑玉荣,骨子里藏着一股“闯劲”。十几岁开拖拉机、骑摩托车,二十岁手握货车方向盘,一握就是三十多年。
郑玉荣
如今在北仑霞浦闯荡的她,总说“把工作当旅游”,这份洒脱背后,其实藏着一段曾让她跌入谷底的过往——前夫因脑梗离世,她独自扛起生活重担,在货运路上奔波。
比郑玉荣年长七岁的程建华,也曾经历相似的伤痛,前妻患癌去世后,他度过了无数个孤独的日夜。2012年,命运让两人在同一家物流企业相遇。彼时郑玉荣是同事口中“性格爽朗、能吃苦的一枝花”,而程建华是沉默寡言、老实靠谱的老司机。
程建华
“老程是用行动打动我的。”回忆起初识,郑玉荣眼带笑意。
她记得有一次自己在宿舍里安装电灯开关,左手中指被划开一道口子,缝了七八针,连洗衣都成了难事。程建华得知后,没多说一句话,此后每天都默默帮她把脏衣服拿去清洗,晾干后又整整齐齐叠好送回来。
还有一次,她被牙痛折磨得夜不能寐,同事们的议论被程建华听见,他立刻跑去药店买了止痛药,冒雨送到她家门口。更让她安心的是,两人还没确定恋爱关系时,程建华就主动提出“工资卡交给你管,你拿去花”。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成了打开她心门的钥匙。
相识三个月后,他们正式走到一起。2015年,两人领证结婚,从此货运路上多了一对相互牵挂的伙伴。那一年,郑玉荣42岁,程建华49岁。
高速路上的牵挂,比情话更甜
如今,郑玉荣和程建华各开一辆集卡车,跑着省内不同的线路。
奔波在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惊险时刻会在不经意间到来。2023年冬天,郑玉荣跑甬台温高速,在余姚与绍兴之间的路段,正以七八十码的速度行驶在最右侧车道时,前方一辆满载生猪的货车突然颠簸了一下,一头活猪“砰”地掉落在她车头前方100多米处。
“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只想着不能撞上去。”郑玉荣说,幸好左侧车道没有车辆,她猛地打方向盘变道,车轮擦着猪的身体滑了过去,停下来时,手心全是冷汗。
到了服务区,她第一时间拨通了程建华的电话,声音还在发颤。电话那头,程建华反复叮嘱“别慌,慢慢开,我在高速出口等你”。一句安慰的话,让她瞬间平复心情。
夫妻俩在服务区碰面。
不能常伴左右,他们便用自己的方式维系情感,高速服务区是他们的“鹊桥”——如果刚好跑同一条线,就约定在服务区见面,吃碗面当“约会餐”;要是线路错开,郑玉荣会在衢州买三头一掌,或在丽水捎带缙云烧饼,她总会将程建华爱吃的特色小吃打包一份,放在约定的加油站或加气站,拍张照片发到微信,让他路过时去拿。
郑玉荣经常为丈夫准备美食。
“他爱吃辣,我就做了辣椒酱给他备在车上。”郑玉荣笑着说,丈夫的副驾储物箱里永远备着她常用的降压药和速效救心丸。而程建华也总把妻子的需求放在心上——知道她担心自己的血压,就每天主动量血压报平安。
一份退休计划,是比七夕更长久的约定
上个周末,郑玉荣夫妇参加了霞浦街道物流工业社区组织的“卡家”七夕茶话会。活动里有个环节是“给对方写封信”,郑玉荣握着笔想了一会儿,最后在信纸上写下“同事、同仁、同心”六个字。
“我们先是同事,一起在这个行业打拼,知道彼此的辛苦;再是同仁,都想着把每一趟运输做好;最后是同心,不管遇到啥困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郑玉荣最希望的就是,程建华能平安健康,“只要他好好的,我们就能一直跑下去。”
而程建华的信里,写着“相伴到老,风雨同舟”。当念出这几个字时,这个不善言辞的男人有些害羞。平常只做不说的他,很少会讲这么浪漫的话。
但这样的他,总能用行动接住妻子的想法。他们的“退休计划”很显侠骨柔情:等年纪再大些,郑玉荣计划买一辆微型货车,改造成“流动助老站”,边旅行边为山区老人运送物资。
“走到哪儿,帮到哪儿。”郑玉荣说,她想给孤独老人送物资,帮行动不便的老人运货、打扫卫生,还想把路上的见闻讲给老人们听。“我支持她,做些有意义的事,多好。”程建华在旁补充道。
七夕,对郑玉荣和程建华来说,不会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他们还是会奔波在各自的运输路上。对他们来说,最好的七夕礼物,就是“一路平安”,这比任何情话都动人,比任何誓言都长久。
编辑:龚一鸣
#宁波##宁波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