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岁月的痕迹悄然爬上脸庞,身体也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逐渐发生着变化。步入 40 岁后,不少人会发现,曾经合身的衣服变得紧绷起来,小肚腩像个调皮的孩子,悄悄冒了出来,臀线不再明显,大腿内侧的肌肉也开始松弛。膝盖仿佛失去了往日的灵活,弯曲时总有些异样,身体还容易前倾驼背,肩膀好似被无形的枷锁束缚,难以自如打开,连呼吸都变得不那么顺畅了。那种步履轻盈、昂首挺胸的美好体态,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不仅如此,随着身体的这些改变,整个人的能量仿佛也在慢慢流逝,曾经的活力四射逐渐被平静低沉所取代,心中不免怀念起那个 “活跃” 的自己。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别担心,其实改变这种 “低电量、不舒展” 的身体状态并非难事。最近,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带来了令人惊喜的消息,原来,一些日常且耳熟能详的活动,就能为我们的健康创造奇迹。这些活动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平衡、强化骨骼、保护关节,甚至还能防止记忆力衰退,降低疾病风险。无论你处于什么年龄阶段,健身水平如何,它们都是绝佳之选。只要每天坚持至少 30 分钟,每周安排两天进行力量训练,就能让身体和精神重新 “活跃” 起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神奇运动的面纱吧。
游泳:水中的抗衰 “精灵”
想象一下,在波光粼粼的泳池中,你如鱼儿般自在游动,是不是感觉格外惬意?许多研究都表明,游泳堪称最佳体育活动之一。水那神奇的浮力,就像一双温柔的大手,轻轻托举着身体,大大减轻了关节的负担,让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更加流畅自然。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 I-Min Lee 曾解释道:“对于患有关节炎的人而言,游泳益处多多。它能让关节承受更小的重量,同时还能锻炼到身体的所有肌肉。定期游泳,不仅可以增强肌力,启动新陈代谢,达到健身的效果,还能锻炼呼吸功能。” 游泳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健康也有着极大的改善作用,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它都是一项优质的运动选择,如同一条纽带,串联起人生不同阶段的健康。
在享受游泳带来的快乐与健康之前,有些小细节可千万不能忽视。游泳前,一定要适度补充营养和水分,避免因能量消耗过多而引发抽筋等风险。这可是个重要却常常被大家遗忘的环节哦。建议在游泳前 2 小时,吃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健康小点心,为即将开始的运动储备能量。游泳结束后,再补充蛋白质,助力肌肉修复。
下水前,充分的准备动作必不可少。先活动活动身体,暖暖身,让肌肉放松下来。要知道,肌肉越紧绷,身体就越难在水中漂浮起来,同时也能让心脏提前做好 “工作准备”。游泳时,刚开始别太着急,强度不要过猛,要循序渐进。先尽情享受在水中畅游的感觉,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天进行固定次数的练习。游完后,也别忘了再次伸展身体,缓解肌肉的疲劳。
呼吸在游泳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当呼吸与手臂和腿部的动作协调一致时,你就能在水中游得更久,且不会那么疲惫。游泳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规律性,游得越多,耐力就会越好。一般建议每周练习两到三次,每次一小时或更久,当然,你也可以依据自身状态灵活调整。
太极拳:动静结合的抗衰 “秘籍”
曾几何时,有人觉得瑜伽节奏太慢,做着做着甚至能睡着,认为这种慢吞吞的运动实在无趣。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爱上了瑜伽,还对太极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国外,太极拳被赋予了 “运动中的冥想” 这一美称。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锻炼着全身上下的每一块肌肉,同时还能让心灵归于平静。
太极拳堪称一项全民皆可参与的运动,无论年龄大小,身体状况如何,都能从中受益。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它更是益处多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平衡感逐渐减弱,而太极拳恰好能有效训练平衡感,同时还能改善心脏健康,提升大脑功能。
太极拳看似动作舒缓,实则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人们发现,它在改善记忆力和思维灵活性方面,比其他一些运动的效果还要显著。香港大学的萧明辉博士经过 10 多年的深入研究发现,每周坚持练习 3 小时太极拳,相较于常规有氧运动,更能有效改善有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的认知功能。这对于有失智风险的中年人,以及已经出现记忆力衰退和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主要得益于太极拳将运动与冥想完美结合,让大脑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所以,若想从太极拳中获得最大的益处,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加入冥想的元素。
如今,心血管疾病和血糖水平备受关注,谁都希望退休后的生活能远离这些疾病的困扰,过得舒心自在。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太极拳和快走进行比较后发现,太极拳在降低血压、血糖水平以及胆固醇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此外,在加利福尼亚的一项研究中,参与实验的成员都接种了带状疱疹疫苗,其中一半练习太极拳,另一半参加健康教育课程。几个星期后,令人惊讶的结果出现了,练习太极拳的成员免疫力竟然是另一组人的两倍,而且在身体机能、活力、精神健康以及减少身体疼痛等方面,都有更大的改善。
还有一项关于太极拳与减肥的研究,结论更是让人震惊。看似轻柔、舒缓,仿佛没怎么运动的太极拳,竟然还能减少体重和内脏脂肪。你能想象吗?就是这样一项看似轻松的运动,燃烧的卡路里数量却与那些看起来更卖力锻炼的人相差无几。专家指出,太极拳在减少腰围方面效果显著,这对于那些不喜欢剧烈运动,或是行动不便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让他们重新燃起了控制大肚腩的信心。而且,太极拳最大的优势在于,随时随地都能练习,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
肌力训练:对抗肌肉流失的 “利器”
当年龄不断增长,你会惊异地发现,肌肉流失的速度在加快。这个时候,肌力训练就如同一位忠诚的卫士,对维持肌肉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更多的肌肉,意味着身体燃烧的卡路里会更多,从而更容易保持良好的体态。这对于渴望保持身材的人来说,无疑是个令人激动的消息。
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不难发现一些现象。有些人无法长时间站立,稍微走一会儿路,就觉得腿酸腿疼,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找个地方坐下,这其实就是腿部肌耐力不足的表现。如果不及时进行训练,腿部肌耐力会逐渐下滑,肌肉变得松弛,还会影响血液向上循环的功能。还有些人长期久坐,臀部与核心肌群的力量逐渐减弱,常常被腰酸背痛所困扰,感觉膝盖的负担也加重了。而如果开始有针对性地训练核心肌群的肌力和肌耐力,就能有效预防腰酸背痛,让身体的许多动作变得更加轻松。
专家还进一步指出,肌力训练对维持老年人的大脑功能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不过,在进行肌力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千万不要一下子把重量调得太重,否则很容易受伤。
很多热爱跑步的人,总是喜欢把大量时间花在跑道上。但实际上,如果能多抽出一点时间来练习深蹲或过头推举等肌力训练动作,不仅能让你跑得更快更远,还能塑造良好的体态,并且不容易感到筋疲力尽。这是因为锻炼全身的肌力能够培养跑步所需的平衡感,拥有更耐久的肌肉和可靠的稳定度,有助于减少受伤的风险,减轻关节在跑步时所承受的各种压力。
那么,该如何进行肌力训练呢?如果你不知道从何下手,不妨先从每天走一万步开始,锻炼小腿肌力。然后,慢慢加入自体重量训练,比如深蹲、桥式等动作。等适应了之后,再适当增加一些重量,像哑铃、壶铃、杠铃、沙包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家里空间有限,也可以选择弹力绳、弹力带、阻力带等进行阻抗训练。要知道,下肢的肌力与未来年老后的行动力以及心肺功能密切相关。现在不注重训练,等老了行动不便,很快就会影响心肺功能。
因为循环不畅,心肺功能也会随之变慢。所以说,肌力训练越早开始越好,养成健身的好习惯,这将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的宝贵健康资产。就像港星刘德华,他的表面年龄与实际年龄差距显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养成了肌力训练的习惯,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由此可见,冻龄并非只能依靠药物,充足的运动量同样能让自己焕发年轻光彩。
步行:最亲民的抗衰 “法宝”
步行,无疑是所有运动中最为简单的一种,简单到甚至让人常常忽略它的存在。然而,哈佛大学医学院却将其视为 “珍宝”,把它排在了重要的位置。研究认为,步行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身材、改善胆固醇、加强骨骼、控制血压,还能改善情绪,增加能量。可别小瞧了这看似平凡的步行,它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神奇。
步行堪称最简单、最安全的运动方式,同时也是促进健康最有效的运动之一。即使你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抽不出大块时间来专门运动,也完全可以每天快步走最少 15 至 20 分钟。研究表明,经常进行快步走(在 15 至 20 分钟内走 1.6 公里),并将其培养成终生习惯,对身体健康有着长远的益处。
快步走的好处可谓数不胜数。它能帮助我们燃烧卡路里,助力保持健康的体重;能降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风险;可以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还能让头脑更加灵活,增强记忆力;对预防骨质疏松症也有帮助,能使骨骼、肌肉及关节更加强健;对于长者而言,能让他们身强体壮,改善身体的灵活度和平衡力;甚至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还能改善血糖水平,减少用药剂量。
哈佛健康出版社也曾提到,步行甚至可以改善记忆,有效抵抗与年龄有关的记忆衰退。建议大家可以先从每天步行 10 到 15 分钟开始,慢慢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到 30 到 60 分钟,每周进行数次。需要注意的是,快步走属于中等强度的体能活动,每天坚持 30 分钟就能促进健康。时间可以连续,也可以分段进行,但每次最好不少于 10 分钟。刚开始练习时,不妨先从短距离和较慢的速度入手,然后再逐步递增。如果你本身患有慢性疾病、骨骼或关节毛病,或者一直没有运动的习惯,在开始运动计划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为了让步行变得更加有趣,你可以尝试一些小方法。比如,在日常出行中,以步行代替乘车,或者提早一两站下车,步行前往目的地;也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进行急步行,互相鼓励,共同坚持;傍晚下班后,到公园的小路上来一场畅快的急步行,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减轻工作压力;还可以使用最新款的计步器,研究一下它的新功能,给自己订立目标,增加步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凯格尔运动:呵护盆底健康的 “隐形卫士”
看到凯格尔运动也在这份最佳抗衰老运动榜单上,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诧异,心中不禁疑惑:这也能算运动?它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实际上,凯格尔运动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不仅可以强化支撑膀胱的骨盆底肌肉,对预防尿失禁有着显著的效果,还能帮助紧致腹部线条。
也许有人认为凯格尔运动只是女性的专属,然而,全球知名的妙佑医疗指出,男性同样非常需要这项运动。如果你存在小便或大便失禁、小便后滴尿等症状,那就说明你的盆底肌肉需要加强了。通过练习凯格尔运动,男性也能从中受益,让盆底肌肉变得更加强壮,从而更好地支撑膀胱和肠管。
那么,具体该如何进行凯格尔运动呢?首先,要准确找到正确的肌肉。你可以在排尿中途尝试停止,或者收紧阻止肛门排气的肌肉,这些动作所使用到的就是盆底肌。找到盆底肌后,这项运动可以在任何姿势下进行,不过,躺着做可能是最简单的方式。接下来,尝试收紧盆底肌,保持收缩状态三秒钟,然后再放松三秒钟,如此连续进行几次。随着肌肉逐渐变强,你可以尝试在坐着、站着或行走时进行凯格尔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集中精力,仅仅收紧盆底肌,千万不要收缩腹部、大腿或臀部的肌肉,同时也不要屏住呼吸,要保持自由呼吸。建议每天重复进行 3 次,每天至少进行 3 组练习,每组重复动作 10 次。
对于女性来说,凯格尔运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怀孕、分娩、手术、衰老、便秘或慢性咳嗽引起的过度劳累以及超重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盆底肌被削弱。如果你在打喷嚏、大笑或咳嗽时会出现少许漏尿的情况,或者在大量排尿前突然有强烈的排尿冲动(急迫性尿失禁),甚至出现漏便(大便失禁),那么,一定要尽快开始练习凯格尔运动了。这项运动能够增强支撑子宫、膀胱、小肠和直肠的盆底肌。而且,它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练习。孕期或分娩后进行凯格尔运动,还有助于改善相关症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打喷嚏、咳嗽或大笑时严重尿漏的女性,以及因膀胱充盈而意外少许漏尿(溢尿性尿失禁)的女性,凯格尔运动的效果可能不太明显。
女性在练习凯格尔运动时,同样要先准确找到盆底肌。你可以想象自己坐在一个玻璃球上,然后收紧骨盆肌肉,就像要把玻璃球夹起来一样。每次收紧保持三秒钟,然后放松三秒钟,每天重复三次。尽量争取每天至少进行三组练习,每组重复 10 到 15 遍。为了让自己彻底告别漏尿和失禁的困扰,不妨把凯格尔运动融入到每日的生活中,让它成为一种常规运动。无论是坐在办公桌前忙碌工作,还是在沙发上惬意休息,任何时候都可以悄无声息地进行凯格尔运动。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惊喜地发现,不仅困扰已久的问题得到了改善,连肚子和腰都变得更加紧致了。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