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赛事的火热,催生了一批融合地域特色与体育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球迷热捧。今天,我们走进扬州和南通,探寻这些文创爆款诞生的秘密,感受江苏制造如何以深厚的产业积淀和高效的供应链,为创意落地保驾护航。
在扬州皮市街的扬州好礼店,记者看到了最近因为“苏超”火出圈的新晋顶流——“包赢”!这小家伙刚一亮相就被疯抢,是眼下妥妥的扬州人气王。
“包赢”火爆源自扬州运河文投集团对“苏超”热点的敏锐把握及其设计团队的快速反应。“包赢”将扬州地域文化与足球运动巧妙融合,设计独具匠心。它以经典扬州包子为原型,表皮褶皱融合足球纹理与运河水波纹,球鞋融入蒸笼底座纹样,呼应“美食之都”烟火气,暗喻体育精神“蒸”腾向上。首批“包赢”在线上平台发售1分钟,便全部售罄。随后,各平台陆续追加上线第二批文创产品。
消费者吴小姐欣喜地说道:“它像扬州包子,这是扬州的特色,太可爱了。它在踢足球又结合了‘苏超’的趋势,设计得非常好!”
运河文都发展有限公司文创拓展部副经理谭浩宇向记者表示:“我们平时紧跟时事,网上如果有哪些火的IP,我们的设计团队就要进行跟踪市场调研,看这个东西符不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所以我们的设计比较卷,从开发设计打样到批量生产出来,就用了20天左右。”
“包赢”进入生产阶段后,五天内就实现了首批交货,这得益于扬州在毛绒玩具产业上的深厚积淀。扬州有着“中国毛绒玩具礼品之都”“江苏省毛绒玩具出口基地”的称号,毛绒玩具产业链健全,在仪征大仪镇,毛绒玩具生产所需要的裁剪、绣花、车缝、填充各个工序,都能在半径两公里内找到相关的企业。今年,扬州还发布“AI+毛绒”新政,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毛绒玩具赋能,让这一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品牌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扬州梦悦玩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春军表示,切割都是全自动激光机,填充是也是全自动的,毛绒玩具每天的出货量大概7000到1万只。
除了可爱的“包赢”,火爆的“苏超”赛场上,专门为“苏超”南通队设计的“NANTONG”“苏F”等字样的毛巾广受好评。深海蓝和中国红两个主色调的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火爆,而这些产品就出自南通市第三毛巾厂。眼下,工厂的设计师正在围绕“狼啸江东”“南通必胜”等系列主题设计应援毛巾,力争再推出多款爆品。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南通第三毛巾厂,拥有世界一流织造、漂染及自动化缝制生产设备,形成了强大的产品研发及生产能力。
包婧是南通市第三毛巾厂产品经理,她向记者介绍,这款毛巾在线上的销量也非常可观,到本次“苏超”比赛结束销量可以达到10-20万。不光是这款产品,这次“苏超”也使厂内部的一些设计理念有了比较大的突破。
评论:文化创意激发江苏制造新活力
“包赢”与“‘苏超’应援毛巾”的火爆,折射的是江苏制造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的强大生命力,更是各地产业链韧性与创新活力的生动写照。这种“设计紧跟热点、生产无缝衔接、市场快速响应”的产业生态,既根植于江苏完备的制造业基底——从创意研发到工艺加工的全链条能力,也得益于企业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深刻洞察,将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摸、可传播的产品,让“江苏制造”在玩具、纺织赛道上持续领跑。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丨王鹏 杨帆 龚丹 姜晨光 黄蒙
编辑| 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