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为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本期理论版推出南阳市理论教育讲师团部分宣讲师的理论文章,围绕全面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等方面深入阐述,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敢作善为、争先创优,锻造过硬干部作风,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永葆新时代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 张定乾
“赶考”的清醒,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赶考”的坚定,是百年大党的不变初心。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赶考”路上的重要法宝,既承载着党的光荣传统,又彰显着自我革命的勇气担当。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永葆政治本色的必然要求。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赶考”路上的精神坐标。1949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提出“进京赶考”的著名论断。70余年后,习近平总书记重访西柏坡,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是这场历史性“赶考”的精神坐标,它以作风建设的小切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变革。从延安时期的“窑洞对”到新时代的“赶考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贯穿党的自我革命主线。它继承了“两个务必”的政治清醒,发扬了“三大作风”的实践智慧,在新时代谱写出“不私,而天下自公”的治党新篇章。这种历史传承性,决定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治本之策。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彰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质特征。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论内核,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从认识论看,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为了谁、依靠谁”的价值追问具象化为改进调查研究的实践要求;从方法论看,它把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辩证关系,以“抓常抓细抓长”的韧劲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从实践论看,它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转化为党员干部“红脸出汗”的日常修炼。这种理论深度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超越了单纯的行为规范,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哲学指南。它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正如马克思所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以“赶考”姿态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需要保持“三个清醒”:清醒认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防止“疲劳综合征”;清醒把握“四风”问题的变异性,警惕隐形变异新动向;清醒应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筑牢思想防线。深化落实要突出“三个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强化系统导向,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注重效果导向,让群众获得感成为检验作风建设的根本标准。这种实践智慧,体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理哲学,将宏观战略转化为具体行动。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是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更是永葆“赶考”清醒的定海神针。它告诫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天然保鲜的,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唯有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驰而不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才能在新征程上书写“以简为美”的治党新答卷,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这既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作者单位:南阳市委党校)
编辑:王冕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