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纳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这里,探索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世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0:08:00    

光明日报记者 邹晓菁

在北京怀柔科学城,有一个“走极端”的科研世界。这里的温度接近绝对零度,磁场强度高达26特斯拉,300吉帕斯卡的超高压已接近地心压力,光场时间尺度精确到阿秒级别……科研人员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探索着物质世界的奥秘。日前,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以下简称“装置”)在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国际先进的,同时具备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综合实验能力的用户装置在我国建成。

打造“走极端”的科研环境

“您现在站的位置,磁场强度大约是地球磁场的10倍。不过别担心,只要您没有佩戴心脏起搏器,这种强度的磁场对您不会有任何影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睿每次向来访者介绍装置的强磁场核磁共振实验站时,语气都很轻松,但总让来访者“心头一颤”。不过这座装置的真正实力,远不止于此。地下1.8米的深处才更是它的“魔力”所在:那里有着比宇宙背景温度还要低几千倍的极低温环境,以及比地球磁场强数十万倍的超强磁场。

“装置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极端的实验条件,调控和研究物质的量子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怀柔研究部主任、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首席科学家吕力介绍。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吉林大学部分)实验大厅。新华社发

为什么要追求这样的极端条件?“从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对物质状态的深入理解和调控。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对气体和液体的调控,第二次是对电磁场的调控,第三次则是对微观电子态的调控。而现在,我们正进入量子态调控的时代。”吕力说。

为了实现对量子态的精确调控,装置目前具备四个极端的实验条件:极低温、强磁场、超高压和超快光场。其中,极低温环境可以降至0.05开尔文,比室温低十万倍以上,接近绝对零度;强磁场则达到了26特斯拉,是地球磁场的50万倍;高压环境可以模拟地心压力,达300吉帕;而超快光场的时间分辨率达到了阿秒级别(1阿秒=10-18秒),能够捕捉电子运动的瞬间。

“极端条件让我们能够研究一些平时无法接触到的物质状态。”吕力举例,“比如在极低温下,某些材料会表现出超导特性;在强磁场中,电子的行为会发生奇特的变化。这些现象在常规条件下是无法观测到的。”

在装置的极低温实验站,一间“小黑屋”显得格外神秘。这里有着低于1毫开尔文的极低温环境,任何微小的干扰——哪怕是门口有人走过带来的震动,或是极微弱的光线——都会导致系统升温。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沛岭一直负责极低温实验站的建设,他把这里比作一个“巨大的冰箱”,外层是室温,但通过一层层的隔热设计,最核心的区域能够保持比室温低十万倍的极低温。

“为什么需要这么低的温度?”记者道出心中的疑惑。

“在逼近绝对零度的极限温度下,物质呈现全新状态,微弱的量子效应将显现,一些材料还会出现超导现象。但量子态非常脆弱,只有在极低温环境下才能稳定存在。”李沛岭解释道,“比如量子计算,它依赖于量子比特的稳定状态,而热量会产生噪声,破坏量子态。所以我们必须把温度降到极低,才能让量子计算机正常工作。”目前,科研团队在装置内自主研制了顶部插杆式氦三制冷机、稀释制冷机等多款“冰箱”,可以提供1开尔文至1毫开尔文的极低温环境。在这些技术的支撑下,他们搭建起量子计算机——最高数量达136量子比特的夸父(Quafu)量子计算云平台。

在另一栋建筑里,装置的超快光场实验站也令人惊叹。阿秒激光系统以72阿秒的时间分辨率,捕捉原子尺度下的晶格运动和电子行为。“这就像是用一台超高速相机,不过一眨眼的工夫,阿秒激光系统就已按动上百万亿次‘快门’,拍下电子运动的每一帧画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董朔说,“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物理性质,甚至设计出更高效的光伏材料。”

目前,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的极端条件物性表征系统、极端条件量子态调控系统、超快动力学表征系统等位于怀柔科学城,高温高压大体积材料研究系统位于吉林长春。这些极端条件可以拓展物质科学的研究空间,彼此还能“强强联合”,实现综合化、集群化,促进新物态、新现象、新规律的发现。

大胆想象 追求极致

强磁场核磁共振实验站位于地下,实验室的建设从挖坑开始。而这看似简单的第一步,却让科研人员费尽了心思。为了保证实验装置的高精度运行,任何微小的金属杂质都不能留在坑内。然而,施工方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遗落一些螺丝、脚手架零件等铁质材料。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却可能对未来的实验造成巨大影响。

“当时我们特别谨慎,因为一旦回填土埋上,再发现问题就晚了。”周睿回忆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科研团队决定亲自上阵,用最“土”但最有效的方法——拿着大磁铁和金属探测器,检查每一寸土地。

科研人员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怀柔)超快光场物性研究系统实验站调整光路。新华社发

“我们买了很多磁铁,每个人拿着一块,像探宝一样在土里扫来扫去。”周睿笑着说。每当磁铁吸住什么东西,大家就会立刻停下来,仔细检查是不是铁质材料。即使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要被清理出来。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大家这种极致追求是非常必要的。”周睿感慨道。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后续实验装置的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科研人员还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强磁场设备的液氦消耗量远超预期。“强磁场设备需要持续通电,而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液氦快速蒸发。”周睿介绍,最初,设备每天消耗的液氦量高达几百升,这不仅增加了运行成本,还影响了实验的稳定性。

“我们一开始对这个问题估计不足,液氦消耗得太快了。”周睿回忆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团队开始了大胆的尝试。他们首先改进了导线的材料,使用超导材料包裹导线,成功将液氦消耗量降低了一半。

但这还不够。当时团队中有科研人员进一步提出:将导线尽可能靠近磁场中心,以减少电流的传输路径。“这个想法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风险很大,因为磁场中心的环境非常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周睿解释说。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怀柔研究部主任、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首席科学家吕力在极端条件量子态调控系统进行科研工作。新华社发

经过多次计算和实验,团队最终成功将导线安装到了靠近磁场中心的位置。这一大胆的创新,使液氦消耗量再次大幅降低,设备的运行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这些都是一步步尝试出来的,刚开始我们也不敢轻易动手。但我们相信,只有大胆想象、追求极致,才能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如周睿所说,这正是“追求极端”的科研人员的风格。

利用极端条件做出更多突破

“未来我们绝不仅仅是被动地服务用户,而是要主动利用这些极端条件,做出原创性的突破。”李沛岭充满期待地说。装置目前已经具备了四个极端指标,但在李沛岭看来,它的潜力远不止于此。它的隐藏优势,比如极低的噪声、超低的电子温度,以及多温度下的高低频测量手段,正在逐渐被发掘。“许多用户在其他地方无法观测到的现象,在这里却能清晰捕捉,这正是装置独特优势的体现。”李沛岭说。

“我们不仅要追求更极端的条件,还要在相同条件下,做更多事情。”李沛岭解释说。未来的目标不仅仅是把温度降到更低,或者把磁场做到更强,还要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开发更多实验手段,让科研人员能够更便捷地测量、更深入地探索。

位于北京怀柔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新华社发

智能化也是装置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科研团队正在思考如何将AI与实验过程深度融合。“我们有海量的实验数据,目前科研人员也能从数据中发现规律,但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挖掘更多被忽略的细节。”李沛岭举例道:“就像最近很火的DeepSeek,如果借助类似的AI技术,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分析数据,发现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但非常有价值的一些实验数据。”

未来,装置将不仅仅是一个硬件平台,更是一个智能化的科研生态系统。“通过构建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团队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实验数据,甚至发现全新的物理规律。”李沛岭期冀道,“我们希望通过智能化,让装置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科研伙伴’。”

在人才培养方面,装置所在的怀柔科学城也有着独特的优势。这里不仅有先进的实验条件,还有浓厚的科研氛围。定期的国际会议、论坛和讲座,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机会。“用户带着他们的想法来,我们提供独特的实验条件,这种碰撞常常能激发出新的灵感。”李沛岭说。

“在这里,每一次实验都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探索,每一次突破都是对科学极限的重新定义。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氛围,培养出更多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的科研人才,不断突破前沿科技。”谈及未来,吕力充满期待。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3日 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 【来源:广东省科技厅_媒体聚焦】科技日报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陆成宽)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一套高效组合技术策略,首次同时克服了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过程中面临的两大表观遗传障碍,创下了当前小鼠体细胞克隆效率
  • 本报讯 (记者 王煜鹏) 7月4日,由省新闻出版局、省科协举办的青海省学术期刊工作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召开。会议聚焦学术期刊建设与管理,凝聚行业共识,提升办刊水平,服务科技创新与学术繁荣,推动青海省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会议认为,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理
  • 原标题:经过严格安全检查,本报记者走进全球规模最大的核聚变实验装置ITER——托举“人造太阳” 探索无限能源(国际科技前沿)技术人员在ITER预组装大厅进行吊装作业准备。ITER总部外景。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于超凡摄形似“橘子瓣”、重达数百吨的巨大构件,被精确吊装进入地下深坑。这片扇形结构是国际热核
  • 近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处理器芯片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软件研究所,推出全球首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处理器芯片软硬件全自动设计系统——“启蒙”。该系统可以实现从芯片硬件到基础软件的全流程自动化设计,在多项关键指标上达到人类专家手工设计水平,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自动设计芯片方面迈出坚实一步。中国科学院
  • 5月24日,工作人员向观众介绍展出的创新产品。当日,2025年青岛市科技活动周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启动,该所第十一届公众科学日同步举办。活动吸引6000余名观众现场参观体验,感受科技创新魅力。张孝鹏 摄5月24日,小朋友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张孝鹏 摄5月24日,小朋友体验
  •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17日至18日将组织近400场科普活动,为公众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盛宴。本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属科研院所和高校“打开大门迎客人”,一线
  • 高 维男性也得子宫肌瘤?最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护士论文中惊现“性别乌龙”:明明开头才说到“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不料下文笔锋一转,煞有介事地提出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如此明显的前后矛盾,将近八年之久才被发现,实在离谱。搞错性别的妇科论文,何止一篇!有媒体梳理发现,《中国医
  • 王玉,石油化工行业重点技能人才,现任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炼油二部催化区工程师,担任中国石油青年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也是兰州石化公司百名青年技术骨干,是兰州石化公司史上最年轻的全国技能大赛“金牌冠军”与“全国技术能手”,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甘肃省技术能手”等荣誉。在一次生产任务
  •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全球首次实现了大面积二维金属材料的制备,填补了二维材料领域的空白。把金属压成“纸”二维金属,简单来说就是把金属材料“压”得超级薄,薄到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的厚度。这种厚度几乎可以忽略,就如同一张由金属原子组成的“纸”。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制备出的二维
  • 最新文章
  • 拟投资62亿!预计年产值29亿元!新增5000+就业岗位!这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来源于3月20日的正安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此次集中签约共10个项目,拟投资62亿元,涉及以竹代塑、能矿产业、工业制造、城市更新、农业产业、吉他制造等相关产业,进一步夯实了正安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10个
    2025-03-26 00:27:05 100浏览
  •   3月20日,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乡村酒店发展大会在惠州召开。来自全国的文旅行业领军者、专家学者及地方政府代表等350余人齐聚一堂,共绘乡村酒店产业发展蓝图。会上签约文旅意向项目14个,为惠州打造广东省乡村酒店第一高地加力提速。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乡村酒店发展大会现场。惠州日报
    2025-03-24 11:56:36 100浏览
  • 记者3月18日从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银川市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高桥二期正式开始申请购买。该项目计划新建752套保障性住房,户型为三室两厅一卫和三室两厅两卫,套型建筑面积100~120平方米,意向销售价格每平方米5500元左右。据介绍,该住房项目位于银川市金凤区南部,预售时间暂定于20
    2025-03-26 00:29:39 100浏览
  • “双流好市·龙桥集”效果图。从3月28日起,龙桥路奥特莱斯商圈的“游商”们将有固定经营点位了!在位于奥特莱斯对面的“双流好市·龙桥集”,小商贩们将在这里集中开展经营活动。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龙桥路附近,“游商”随意设摊,破坏城市美观和环境卫生,也严重影响道路通畅和市民出行。同时,这些“游商”也给附近
    2025-03-26 10:51:50 100浏览
  • 来源|都市现场综合今天(21日)#落水人员称丁禹兮是超级英雄#词条冲上热搜据爆料,3月17日,丁禹兮在《南部档案》片场拍戏时,有工作人员落水,男演员丁禹兮第一时间冲出去,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救助落水人员,确认工作人员安全后转身默默离开,视频曝光后引发热议。疑似落水人员在评论区留言感谢小丁称:“有幸被丁
    2025-03-24 12:00:10 100浏览
  • 全市广大城乡居民朋友:春风拂面,清明将至。在这个扫墓祭祖、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时节,为推进移风易俗,营造文明低碳、安全有序的良好祭祀氛围,我们向各界发出倡议:一、倡导文明祭祀。提倡采取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寄、网络祭祀等低碳、环保的方式进行祭扫,自觉遵守森林草原防灭火规定,在墓地、林区、草场、田
    2025-03-26 10:55:03 100浏览